古蔺:金丝皇菊移栽正当时 特色产业铺就富民路
春末夏初,古蔺县彰德街道香山村的梯田层叠如浪,村民们弯腰将一株株金丝皇菊苗精准移栽至土中,田间回响着种植大户杨成虎的声音:“株距30厘米,深栽5厘米!”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菊苗,都承载着秋日丰收的希望。
香山村的金丝皇菊产业始于2015年。彼时,杨成虎率先引入这一特色作物,依托当地年均气温17℃、年日照1200小时的优越气候,以及pH值6.5的微酸性肥沃土壤,逐步探索出“公司+专合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。通过统一育苗、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,村民的种植风险显著降低,产业规模从最初的试验田扩展至如今的核心种植区。
自主育苗,是产业发展的“黄金密钥”。在村内的育苗基地,3座温控大棚中培育着100余万株金丝皇菊苗。杨成虎掀开保温膜,展露出健壮的苗株根系:“我们以有机肥替代化肥,结合滴灌技术,苗株成活率超95%。”每株售价0.5元的“黄金苗”,除供应本村300余亩种植需求外,还销往周边乡镇,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。
多元增收,是村民的“金色账本”。村民冯中勤正忙着移栽菊苗,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,收租;在基地务工,从育苗到烘干加工全年都有活干;自家还种植菊花,有合作社保底收购。”三重收益叠加,让她年收入增加3万多元。像冯中勤这样依托产业链实现增收的村民,在香山村已有200余户。
产业升级,从单一种植到全链融合。作为古蔺县道地中药材基地核心区,香山村已建成育苗、烘干、包装、销售一体化产业链。千亩种植基地以金丝皇菊为“核”,拓展贡菊、胎菊、金银花等品种,形成“一核多品”格局。2024年,基地年产鲜花逾千吨,加工干花产值突破700万元,产品不仅每年有固定药厂收购,还通过实体店和电商平台销往全国。
站在田垄上,杨成虎望向连绵的菊田:“从试种50亩到带动千亩基地,金丝皇菊真正成了‘致富花’。”这朵花背后,是传统农耕与现代技术的碰撞,是生态资源与产业智慧的融合,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鲜活诠释。(县融媒体中心 韦红莉、刘媛)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